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殿末見聞:實戰與想像之226 -- 永和慢跑 林英津


「唉呀,我既不想成仁,也不想取義。只希望不要讓你們等太久。」
226有多遠?開車走省道1號接9號,從台南南端到台東市中興陸橋(?)前,距離近似之。或者從台北走九號公路,經蘇花公路,繼續南下,將抵花蓮縣壽豐鄉前,也差不多是這個距離。
老實說,非實然的(irrealis),我認為自己應該可以在時限內完成226。實際上,逾時四分鐘屬非戰之罪,我是在時限之內完成了。而且,除了游泳的第一個千米,在長達十幾個小時的過程中,我的心跳幾乎都穩穩在ATaerobic threshold)以下。最後的跑步,雖然已經累到不怎麼說得出話了;我意識清楚的覺察身邊的人事物,平靜內斂的均速推進。這是賽前不敢想像的。感謝TOP 8的占夫先生,他不僅推薦我閱讀專業鐵人的寶貴心得,也一再傳語:
ironman不是比快,而是比誰能在穩定有氧的狀態下撐得久。」...

(滑板旁的泳者為林老師)


















英津


一場多出來的226,賽程經過悶著發酵兩天,第三天起成了隨時漲大、灑落一地難以收拾的災難。經過以簡訊諮詢厚議,又對著芳村嚷嚷之後,我決心將其中見聞鉅細靡遺的記下來,好壞編個落落長的故事。現在編好了,當中肯定有虛構的成分。當時空漸漸隔離當時的人事物之後,我以想像串起散落一地的珠玉。我甚至以很初級的手法、加工一段機車排氣管的錄音,企圖製造一點戲劇效果。雖然,我不知道有什麼人願意去翻動老太婆的裹腳布;偶然閱看的讀者,會不會好奇的開啟音效;如果扳動好奇,可能將會傷眼、刺耳。無所謂啦,已經這麼寫了、出賣的是成為過去式的自我。如此這般,應許足以弭銷胸中塊磊。
最後,不為隨俗應景;我想對當時所有不知名的、現場非現場的工作人員,斂手,表達我深深的謝忱。
大李:
林老師實在勇氣(敢報名).耐力(不放棄)驚人.
海龍57歲以下的.不分男女.想玩的.實在是找不到藉口了...
Frank:
我們這些花拳繡腿,還要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