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海龍新朋友 Daivd 自學自由式

David Lin (林偉民)非常專注泳姿修正,期望游出優雅,有效率的自由式.
日前,到模里西斯休假,仍持續練習....從日出游到黃昏.
現在,大家一起欣賞一下他的練習,以及世界最佳觀光島嶼的美景吧.




模里西斯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20110501台東活水湖鐵人三項

2011綠島長泳




依據聯合報報導:今年約有六百人參加長泳活動.
期許綠島鄉公所累積經驗,未來能辦得如金門長泳般熱鬧!
加油,加油!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憨人的初標鐵,20110501台東活水湖 (永和慢跑 林英津)

將跑抵終點,平視約15公尺遠一名灰色上衣、深藍短褲的男性背影,心底升起一聲嘆息,情知追不上了。我抬眼望向終點牌樓,計時分數剛好一閃、37,耳裡同時傳來楨城的聲音,

「讚啦!」他端著手機、微蹲路側,正準備幫我拍照。


憨人的我很清楚知道,標鐵耗時三小時又卅七分多,等於是關門時間,實在應該悄悄藏到抽屜裡,沒有什麼可以用來說嘴。但是,這樣的成績雖然與預期有七分多鐘的落差;對一個F55的初次參賽者,還是可以接受的吧。(詳全文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游泳健將 (感謝 A-gi 編輯)

游泳健將
游泳健將 吉姆‧德雷爾(Jim Dreyer)
「當初我打算游泳橫渡密西根湖時,許多人走來跟我說,我是不可能成功的,不但因為我當時才剛學會游泳,還另外提出了至少一千個理由」,吉姆‧德雷爾(Jim Dreyer)說。
吉姆38歲,美國中北部密西根州拜倫森特市人,小時候曾遇溺,幾乎喪生,所以其後一直到長大成人,才敢再下水游泳。
你或許會說,那有什麼了不起?但是請你再想想看:吉姆游泳橫渡密西根湖之後,又橫渡了「五大湖」的其中四個湖,並創造了三項紀錄。
1998年,他首先橫渡了密西根湖。隨後兩年,他先後征服了休倫湖和伊利湖。在20008月,他再創佳績,以長跑、騎腳踏車及游泳三項全能運動的方式,完成了三百四十公里的長途旅程,橫越了安大略湖。
今年夏天,吉姆計劃征服「五大湖」中最後也最難征服的一個湖─蘇必利爾湖。這個湖也很凶險,曾經有很多船沉沒於此。
吉姆也希望藉此行動為「大哥哥大姊姊計劃」籌募經費─他自1988年起就參與了這個全國性的師友輔導組織。
同時他會砥礪自己,繼續挑戰他自己的極限。畢竟,到目前為止,他離個人的目標還很遠,還要好好游下去。
A gi摘錄自讀者文摘20028月號
十歲小泳將 橫渡美西納海峽
義大利一名十歲男童,昨天游泳橫渡分隔義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島的美西納海峽,成為義大利史上最年輕的跨海泳將。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十歲的曼加諾,2006/10/15,成功從西西里島游到義大利本土,創下橫渡美西納海峽、最年輕的紀錄。家住西西里島的曼加諾,從小就看著美西納海峽長大,對這片大海並不陌生。不過要游完三千七百公尺的全程,對一個十歲小孩來說可是不容易。但儘管天公不作美,風大浪大,途中還被兩隻水母螫到,曼加諾卻越銼越勇,最後終於花了55分又30秒,挑戰成功。小小年紀就締造紀錄,這位小泳將卻沒有因此自滿。這種超乎同齡小孩的成熟度與自信,同樣令人佩服。(民視新聞)
56歲美國女子游泳橫渡大西洋 2009/2/9
據新華社專電美國56歲女子珍妮弗菲格歷時近一個月,5日成功完成游泳橫渡大西洋的壯舉。這使她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游泳橫渡大西洋的女性。
美夢成真
美聯社8日說,當地時間5日下午520分,菲格成功踏上特立尼達的查卡查卡雷島沙灘,這是她近一個月來首次登上陸地。這一刻,她橫渡大西洋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她成為第一位游泳橫穿大西洋的女性。
菲格112日從非洲西海岸的佛得角群島出發,忍受著強風和高達9米的巨浪,游完長達3380公里的距離。
現在,她又計劃從特立尼達游到英屬維爾京群島,2月末在『索端游艇俱樂部』結束『旅程』,然後回到位於科羅拉多州阿斯彭市的家中。
出發前,菲格曾在愛犬的陪伴下進行戶外訓練。她說想念自己的阿拉斯加雪橇犬:『狗不知道我去哪兒了,我應該盡早回去和它團聚。』
艱苦路途
回憶起這次挑戰,菲格說:『我從未感到恐懼。我不後悔這樣做。不然我永遠只能在游泳池中游泳。』
橫渡期間,菲格每天早晨7點從護衛船上爬起來,吃點麵食和烤土豆,同時和陪同人員測試天氣。
在冰冷的水中游泳時,菲格腦海中盡是自己家人、朋友以及愛犬的影像。她曾『遭遇』巨頭鯨、幾只海龜、幾十隻海豚和不少水母,幸運的是沒有遇到鯊魚。
游泳時,菲格靠陪同人員扔給她的飲料補充能量。如果海水太洶湧,潛水員會把飲料帶給她。她在水中呆的最長時間是8小時,最短為21分鐘。
夜間上岸休息時,菲格吃肉、魚和花生醬來補充一天消耗的8000卡路里能量。
美聯社說,這是繼法國人伯努瓦勒孔特歷時73小時、行程6400公里從麻塞諸塞州成功游到法國後的又一壯舉。
精神支柱
菲格20世紀60年代乘坐飛機跨越大西洋時遇到暴風雨。這時她想,如果有必要,自己應該可以穿著救生衣游到岸邊。此後,游泳橫渡大西洋成了她的夢想。
橫渡時,菲格戴著一頂紅色的帽子,身穿緊身潛水衣和帶有親朋好友簽字的紅色『幸運衫』,用來『保佑』自己不受傷。
另一件隨船攜帶的珍愛物品是美國第一個游過英吉利海峽的女子格特魯德埃德勒的照片。
『我們有很多共同點,』菲格說,『她也戴著紅帽子,她也是德裔美國人。我們都跟海交談,我們兩人都不想離開大海。』
斯洛維尼亞泳者挑戰泳渡亞馬遜河
5265公里 征服亞馬遜河 2007/4/9

(法新社里約熱內盧十七日電) 巴西媒體今天報導,曾泳渡長江、多瑙河的斯洛維尼亞泳者史特雷,計劃展開從祕魯到巴西、七十天游完亞馬遜河的挑戰。
史特雷游泳隊的成員蘇薩告訴巴西「聖保羅頁報」,這段從未有人嘗試過的五千四百三十公里壯舉,將於二月一日起,透過www.amazonswim.com線上即時轉播。
在祖國斯洛維尼亞已是民族英雄的史特雷,曾三度進入金氏世界紀錄
五十二歲的史特雷說,他將在這場最新的挑戰中,面臨「寄生鯰魚、食人魚、亞馬遜河口巨浪」等危險。
他告訴聖保羅頁報,「第一種是會鑽進身體、造成一些重病的小魚,下一種可能撕裂我的泳衣,第三種是可能讓我溺水的巨浪」,他還說,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東西後,他「做了惡夢」。
一個二十人的游泳隊與兩條小艇將一路護送史特雷,史特雷游到每天預定的三十五到一百公里目標後,就爬上一艘已故法國海洋學家庫斯托用過的船睡覺吃飯。
史特雷告訴聖保羅頁報:「我會游在河中間,比較不會遇到危險的魚與凶狠的鯊魚,我的團隊準備好了,也在船上準備了武器,如果我被攻擊,可以保護我。」
游泳隊也將透過衛星,與亞利桑那大學藥學院保持聯繫,以免意外發生。
二00三年,史特雷游完流經阿根廷、巴西、巴拉圭邊界,全長一千九百二十九公里的巴拉納河,是完成這項壯舉的第一人﹔二00二年,他也曾首創游完美國三千七百九十七公里長密西西比河的紀錄。
連續游65 躲過食人魚
五十二歲的斯洛維尼亞傳奇泳將「魚人」史特雷,七日完成泳渡 五千兩百六十五公里 的世界第二長河亞馬遜河壯舉,全長相當於橫跨大西洋的距離,而六十五天的旅程也讓他整整瘦了 十二公斤
史特雷 二月一日 從秘魯叢林小鎮阿塔拉亞下水,順流而下。過程中,他逃過各種毒蛇猛獸及恐怖食人魚、虎鯊和無孔不入的吸血生物襲擊,挺過奪命漩渦、暗流和潮浪,熬過體力不支及暈眩、產生幻覺等身心折磨。
日游80公里 划水三萬次
護航的後勤隊計算,他平均一天游 八十公里 ,划水三萬次。
亞馬遜河中的牙籤魚,一旦內急在河中撒尿,牠們會從陰莖鑽入尿道內,吸食血液和組織,只有動手術才能去除。所以史特雷不但不能受傷見血,連小便也得尿在泳衣裡,以免這些可怕的魚類有洞可鑽。
曾泳渡長江 四度創紀錄
史特雷此行全程資料詳細,若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將是他第四度打破世界長泳紀錄。二○○○年,史特雷泳渡全長 三千零四公里 的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兩年後,他成為游完美國長 三千七百九十七公里 的密西西比河的第一人。二○○四年,他泳渡 四千零三公里 的長江,創世界最長游泳紀錄。
泳渡亞馬遜河過程中,醫生和導遊分駐三艘船為他護航並拍攝紀錄片,一旦發現食人魚、虎鯊蹤影,就把牲畜鮮血倒入河中,轉移牠們的注意。醫生也預存史特雷的鮮血,以備緊急輸血之用。史特雷下水時穿上防護衣、塗上藥膏、戴帽並蒙面防止曬傷。他原本每天只游十四小時,晚上就登船休息,但最後階段快馬加鞭,嘗試夜間下水。五日晚間,史特雷出現幻覺、血壓升高、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隨行醫生警告他停止晚上游泳,但他仍堅持在夜間前進。
皇天不負苦心人,史特雷終於在七日成功征服亞馬遜河,並完成此行主要目的:提醒世人重視亞馬遜雨林生態保育工作。
對於幸運逃離食人魚之口,史特雷打趣地說,「我想牠們已接受我了,因為我跟著牠們游了那麼久的時間,牠們大概把我視為是牠們的一分子了吧。」
不屑尼羅河 說是條小溪
史特雷原是主修吉他的音樂家,一九七八年成為專業馬拉松泳者,用游泳不斷挑戰極限。如今史特雷唯一要挑戰的似乎只剩世界排名第一的尼羅河。不過被問及何時要征服尼羅河,史特雷不屑一顧地說:「還是亞馬遜河驚險,尼羅河不夠刺激,不過是條小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apr/9/today-t1.htm
食人魚的故鄉---亞馬遜河<Amazon River
作者:莊玲俐<太陽網>
亞馬遜河流域面積總共有1,050,965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區,擁有世界上五分之一的淡水資源,製造出地球三分之一的氧氣,可以說是世界之肺。所謂「雨林」,是形容一片森林在整年不斷的潮濕情況下成長,年雨量超過2,000公釐。雨林是在溫帶或熱帶形成,最有名的是環繞赤道一帶。

亞馬遜雨林區是保護生態環境及研究野生動物人士的天堂,這裡有1,800種天禽、250種野生動物,1,500種魚類,在過去的世紀中,更是全球生產最多天然橡膠的地方,世界最大20條河流中,有10條是亞馬遜河流域。
目前對這個區域中的植物還沒有完整的調查資料,據一般估計境內的高等植物類在35,00050,000種間,但是實地在那裡工作的植物學家認為,其數量可能高過80,000種。然而如真菌與藻類這類植物,因為研究資料少,更無從估計。地球上的植物約有五十萬種,而亞馬遜河流域內的植物種數就占了全球的16﹪。在流域的西部,植物種類更多。在這裡做植物地理調查的植物學家認為,雖然這個地區的研究最少,但可能也是亞馬遜河流域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方。
祕魯最大的省是Loreto,完全屬於亞馬遜熱帶叢林,省內交通幾乎都要依靠亞馬遜河。伊奇多(Iquitos)是Loreto省最大的都市,亞馬遜河第二大港市,(次於巴西的瑪瑙斯Manaus)。為進出亞馬遜河流城文化圈的前衛基地,是個現代化程度當高的都市。也是最大的木材集散地。
飛機越過安地斯山脈來到亞馬遜河的伊奇多,搭乘奇特木製公車到渡船碼頭,乘坐遊艇遊河。河面寬廣180度都是它的水域,這麼寬,卻不是流域中最寬的,這裡只是上游,您能想像下游會是如何的河天一色、無邊無涯。航程途中除訪一處非常原始原住民部落野營村,另走一段森林步道,叢林的小莖是平坦的,讓人無法忍受的是被蚊子四周包圍,只知道猛在自己身上跟同伴身上噴防蚊液,導致無暇聆聽叢林嚮導的解說,真是一大損失。
「匹拉尼亞(Pirana)!」水手說的匹拉尼亞就是食人魚。牠算是小型魚,最長可長至30公分,為當地的食用魚之一。土庫那印第安人(Tucuna indians)用食人魚的牙齒做飾品、剃刀或拿來切木頭。乘坐印地安人傳統的獨木舟,停駐在一條小支流上,用小塊牛肉做餌,著手釣食人魚,餌才剛下就馬上就感覺到魚兒在啃食、拉扯,趕緊提起釣竿,赫然發現肉塊不見了,苦思改進之道,卻一再重蹈覆轍。還是嚮導比較高竿, 三兩 下就釣起許多隻,受此激勵同船的男士們拼了,也有斬獲,倒是每條上鉤的魚,都被魚鉤穿透了眼,看了心有些不忍,但受傷的魚兒食性不改,奄奄一息中一碰到肉,馬上張口吃下,團友 老師稍為疏忽,食指已深深地烙下兩排齒印,血流不少,食人魚果如其名。
你是不是也在電視上看過食人魚,只花幾分鐘就把一頭牛吃得只剩骨架的情景。我在餐廳仔細看過牠們像牛排刀一般鋒利的三角形牙齒,跟大白鯊的牙齒是一模一樣。人們認為血的氣味是引發大群食人魚攻擊的主因,據說應該是因為乾季時水域變小,使得食人魚集結成一大群,經過此水域的動物或人就容易受到攻擊。
世界10大長河筆記:
01、南美亞馬遜河,全長 六千八百公里
02、非洲尼羅河 六千六百九十五公里
03、中國長江,全長 六千二百三十六公里
04、美國密西西比河——密蘇裏河,全長 六千零八十四公里
05、蒙古葉尼塞河,全長 五千八百一十六公里
06、中國黃河,全長 五千七百七十八公里
07、中國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全長 五千五百二十五公里
08、中國黑龍江,全長 五千四百九十八公里
09、非洲剛果河(扎伊爾河),全長 五千一百一十八公里
10、中國瀾滄江——湄公河,全長 四千九百零九公里